大课间活动方案

作者:黄老师时间:2011-09-02来源:<a href='/ShowCopyFrom.asp?Cha 点击: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运动,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得以体现,接上级部门通知,现对大课间活动进行统一规范及调整,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整学校作息时间,优化大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三、活动时间及对象

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二节课至上午第三节课之间的大休息时间(10:10—10:35)。

对象:全校学生及教师(请正副班主任共同组织好活动)

四、活动形式、内容:

“1+X”形式:(要求每位学生在大课间中至少参与两项体育锻炼活动)

“1”指的是一套广播操(夏、秋季为广播操,每年11月——次年3月为跑操);

“X”指的是任意一项体育锻炼项目,包括:学校自编特色操、健体游戏以及跳绳、踢毽等形式多样,适合本校场地、器材开展的锻炼项目。

若遇阴雨天也应设计有“1+X”的锻炼形式。改为:室内操+室内体育游戏(如:“抓住空降物”;“较手劲”;“吹球接力”等)。

五、活动要求

各班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本班“大课间活动方案”(含每周锻炼计划表),紧紧围绕“四化”的总要求进行实施。即:行动统一化、队列军事化、动作规范化、活动有序化。

(一)学生具体要求:

1.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学校统一规定地点进行活动,不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

(二)教师具体要求: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按《室外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积极参与并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三)结合大课间活动制定突发性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方案

1.伤情发生后,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伤害严重必须立即通知学校行政人员,并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区教育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