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非遗文化进校园

    作者:时间:2019-05-27来源: 点击:

    从上世纪末起,弹棉花这个老手艺就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想要再看到这门手艺已经非常困难,温暖的棉被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即使是现代生活我们也离不开它,愿弹棉花这门老手艺能永远传承!为此来自张家港的非遗传承人蒋晓栋特意来到了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为我校五年级学生讲授弹棉花这项古老的技艺。

    专业的讲师向学生们介绍起了弹棉花: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最初都是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棰和一条牵纱篾。弹弓的构造很简单,弹花时全仗人手用弹花锤击打弓弦,将棉纤维弹松,每人每日不过弹皮棉8斤。其传承方式也是由师傅带徒弟或父传子,所以很多弹花匠的手艺都是祖传。不过要追述弹棉花的历史,其实早在元朝末年,我国就有了弹棉花的工人,至今已有700800年的历史了。讲师还讲解了弹棉花的几道工序:一是弹,工人们要用一根木槌不断地打击一张似是竖琴的弓,让弓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讲师告诉我们,弹一床棉花至少要70008000下,要两个小时才能完工。同学们听了,个个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二是牵,工人要用木棒不断地从另一边牵上轻纱,放入棉花中。三是磨,弹棉工人要拿着一个像美国队长武器一样的厚木盾牌,来回反复地将轻纱与棉花融合在一起。说着,讲师的助手拿出一个据说有150多年的木磨盘,让同学们来感受木磨盘的质地与重量——木磨盘表面已被打磨得十分光滑,重量足有六七斤重。最后,讲师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一些棉花,让学生一边体会、感受棉花,一边了解了弹棉花的现状。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个个惊叹不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弹棉花这项历史悠久的技艺,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肩上背负着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使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