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谢谢你们,风雪中的守夜人

    作者:时间:2020-02-16来源: 点击:

    昨天傍晚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关于做好寒潮应对的

    紧急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做好寒潮应对的紧急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接苏州气象台预报,目前强冷空气正自北向南逐渐影响我市,预计15日中午到16日白天我市偏北风力逐渐增强到6~8级、水面最大阵风9级;今天下午阴有小雨,夜里雨夹雪转雪,雪量中等、局部大雪,明天凌晨降雪逐渐停止,可能出现2~4厘米的积雪;16日阴转多云,17~20日晴到多云;气温将明显下降,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可达12℃左右,16日早晨最低气温0℃~零下1℃、有薄冰,17日~18日最低气温零下2℃~零下4℃,有冰冻。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此次寒潮降温剧烈、风大、并伴有明显的雨雪天气,各地、各部门要做好防雨雪、防大风和防冻保暖等工作;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相关部门注意做好高架道路、桥梁设施等的除雪应急准备。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2月15日


    姑苏区迅速行动起来,

    提前部署应对措施。

    除雪设备全部集结

    姑苏区环卫部门紧急部署,要求所有保洁公司将小型机械化清扫设备换装为滚雪桶。环卫大数据中心采用远程在线监工,对91辆燃油小型机械化清扫设备换装滚雪桶工作进度进行实时跟踪监督,确保所有小型除雪设备换装完毕并全部待命。












    姑苏区环卫部门根据先前制定的

    抗冰除雪应急预案迅速展开相关工作,

    制定抗冰除雪工作计划表,

    各标段落实值守地点及

    24小时紧急联系人。


    姑苏区观察点


    晚上6点,

    姑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杀组

    又一次出发了,

    这是他们第51次消杀任务。


    从姑苏区观察点运行以来,

    每天晚上,

    他们都要在观察点的观察对象

    用完餐、将垃圾放到门口后,

    进行当天最后一次消杀。

    虽然寒潮来袭,气温在不断地下降,

    但脱下防护服,大家仍然浑身湿透。


    各管控点上


    风雪中,他们片刻不敢懈怠,

    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出入人员的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


    他们中不少人

    要在防疫宣传引导点

    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

    直到夜幕降临,

    才有时间草草解决晚饭。


    他们家里或许也有担心他们的父母、

    等着他们回家的妻儿,

    但他们没有回到温暖的家,

    没有因为寒冷、风雪而退却,

    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把卫生间当成家”


    这样风雪交加的夜晚,弄堂口,公厕旁,有一群志愿者在管控点不放一车、不漏一人地坚守着——这已经是江南骑游队志愿者值守的第六个夜晚了。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是65岁。

    测量体温、询问信息、盖章登记……各项检查流程已经在65岁的何纪龙心中滚瓜烂熟,在他身边还有68岁的薛志奎、张小明以及90后志愿者张自成,每一个进出卡口的居民和车辆都要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查才能过关。

    “把卫生间当成家”,也许大多数人听了都会震惊,但紧邻卡口的这座公共卫生间确实已经成了志愿者们的“半个家”。他们每天就在这里值守,一日三餐在它旁边吃完,值班帐篷里的电也是从它这里接过来的,虽然气味不好闻,但大家都无怨无悔,毅然坚守岗位不放松。


    公厕管理员老廖自愿成为大家的后勤员,晚上9点多,他又为志愿者们打来了热水,说道:“有了你们,我们才放心,给你们打点热水,多保重身体啊。”雨夜归来的居民李阿姨也说:“你们是这个弄堂的最美逆行者,守护了我们的安全,我一定配合大家的工作,加油!”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低温下一线工作人员的健康,沧浪街道采购了军大衣200件,棉纱手套5000副。昨晚,街道对每个管控点位进行巡查,加固设施设备,补充抗寒物资,给一线值守的工作人员发放暖宝宝200个,姜茶200份,为他们铸起坚强后盾。

    “觉得冷就来店里喝口热水”

    雪夜寒风中,虎丘街道联防联控工作队的成员始终坚守在管控岗位。渡僧桥头,五名值勤队员披着大衣,对进入渡僧桥的车辆、行人逐一查验身份证、通行证,他们的值班时间是下午2点半到晚上9点,之后还有两人接班。他们的晚饭是街道送来的盒饭,手边是刚打满的热水和下午补充的方便面、暖宝宝。条件依然艰苦,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关心很暖心。

    在西园路西环路管控点,数名值勤队员或坐或站在防风棚下。“下午有人来加固的,现在结实得很,怎么晃都不倒。”值勤队员边说边用手摇了摇防风棚。群众的温情送暖也给了他们坚守的理由。清洁路上一家小卖部的炉子随时开着,为值勤队员供应热水。桐泾北路上一家打印店把自用的饮水机搬到了门外,还为夜晚值守的队员抱来了被子。新庄西路的一名商户给队员送去了可乐和泡面,还让他们“觉得冷就来店里喝口热水”。


    在今年的第一场雪到来之前,虎丘街道及早做好防雪准备,盘点街道、社区防雪物资,并向管控点位发放了暖宝宝,准备了热水、姜茶、方便面及大衣,并对松动的防风棚进行了加固,确保管控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街道还开启了新一轮的走访排查,重点排查危房空关房屋,关注孤寡高龄老人,解决居民的困难和需要。



    “他们有了遮风挡雨的小屋 ,

    我心里也舒服多了”

    金阊街道“临时小屋”已各个管控点上搭建完成,可以遮风挡雨,还可以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成为了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在寒冷中的一个温暖的避风港。看到防疫战士们能轮流在小屋里避避寒,居民王淑英老人高兴地说:“防疫工作人员在风雨中为大家站岗值守,有了能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小屋 ,我这心里也舒服多……”

    寒风中,三元四村党委副书记金秀君远远看到有居民要进入小区,立即拿着体温枪从“临时小屋”里走了出去。测完体温回到“临时小屋”,夜晚的雨雪已经打湿了她的眼镜,拿着体温枪,手指也冻得发红,没有居民进出的空隙,她便飞快地擦一下眼镜,将手迅速搓热,喝上一口热水暖暖身子。

    早晨8点半,金秀君就来到了点位,一直工作至深夜,“现在是防疫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守好小区出入口,对大家的健康负责。”金秀君说。每天早出晚归,她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也没有更多精力再辅导孩子功课。街道在第一时间为她送来了御寒大衣,这让她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金阊街道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共筹措帐篷50顶、热水壶94个、LED应急灯94个、御寒大衣300余件、暖宝宝6000余片,发放至抗“疫”一线。




    “一个人的岗亭”,一群人的坚守

    寒潮来袭,苏锦街道各个社区的“守夜人”没有丝毫退缩。在锦荷苑小区,虽然小区东门已经封闭,但是这里依然有一个“一个人”的岗亭:因为小区围栏较矮,门口有一处景观石,即便是体型娇小的女生也能由此轻松爬入小区。为了防止外来人员从此门爬入,光华社区在此专门设置了岗亭,夜间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保安轮流值守。

    昨晚,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陆文娟在日常巡查完辖区所有小区防疫值班岗后,换下了湿透的鞋子,来到小区东门岗亭值班。陆文娟身体本就不好,值晚班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但她没有推辞,毅然和其他同事一起参与排班。在这“一个人”的岗亭里,陆文娟需要坚守到夜里10点和保安师傅换班。陆文娟家中有正在上小学的一儿一女,最近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但是她说,舍弃了小家,保护了大家,牺牲一些也值得。



    不会因为天气因素简化审核流程


    城管队员方磊晚上在吴门桥街道金塘路与解放东路交叉口值守。这是吴门桥街道金塘社区、解放社区、何家塔社区的一个主要出入口,外来人员多、人流大,任务异常艰巨。

    为了保障居民安全,在街道、城管、物业、第三方的全力支持下,发动社工、共建单位、网格员一起共同参与,每天24小时28人轮班值守,尽管天气寒冷,大家还是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要进入小区内的车辆和居民一个个问询、测体温、查证件、核信息,确认无误后再让其进入小区。我们不会因为天气因素而简化对进入小区人员的审核流程,只有我们把好这一道门,居民的生命安全才能有保障。方磊认真地说。



    为姑苏城守好夜,站好岗!

    夜幕渐深,分流服务点附近的小区外灯火通明,纷飞的雪花映衬着四周的静谧。一声警笛划破了寂静,白洋湾分流服务点机关突击队的陈惠祺穿上雨衣,走进了风雪中。裹夹雪片的风拍打在脸上,他走向警车带回的返苏车辆,为返城车辆和人员登记所有信息,在询问近期出行及人员接触情况基础上,通过个人轨迹查询二维码对返城人员的30日内出行轨迹进行验证。来自姑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90后”机关党员陈惠祺将和他的搭档将在分流服务点坚守至明晨,为疫情中的姑苏城守好夜,站好岗!


    “可别小瞧我!

    双塔街道里河新村5-8村的管控点上,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核查每一辆进入小区的车辆信息,对每一个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查询出入证件。这其中有一个娇小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是觅渡社区第三网格网格长邬雪萍。虽然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事实上,在疫情面前,她时时冲在最前面,让同事们都不由得刮目相看。

    社工要去给居家隔离人员家送东西,同事担心她拎不动,她笑笑说:“你也太小瞧我了!这个小姑娘独自一个人在家隔离,我要自己去一趟才放心。”说完就拎起又大又重的两个购物袋朝居家隔离人员家走去。没走多远,一颗颗的雪珠打落在雨衣上,顺着帽檐滴落,只留给同事们一个坚强的背影。


    “冷了给你们暖暖手”

    昨天下午,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辖区的退休老人顾锦瑛委托社区,给辖区三个管控点的值班人员送去了三个暖风机。77岁高龄的顾阿姨说:“我年纪大了,帮不了什么忙,冷了给他们暖暖脚暖暖手。”

    火车站、高速路口

    姑苏区各个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也坚守在苏州火车站、沪宁高速新区出入口等地,对相关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严控疫情输入,守住抗疫防线。

    这个夜晚特别冷,风雪交加,

    整个沪宁高速新区出口

    被大雪包围

    这个夜晚又特别暖,

    姑苏区拉面行业

    红石榴志愿者冶艾海买

    送来了四十碗热腾腾的饭菜

    给执勤的交警队员。

    他们还前往火车站执勤点

    为冒雪驻守人员送餐,

    表达一份爱心。

    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的居民代表也带上了暖宝宝、发热鞋垫、姜枣茶,冒着风雨来到沪宁高速新区出入口,慰问日夜轮守在这里的一线工作人员。张体超既是运输大队工作人员,也是南山社区的居民,更是一名党员。他坦言,站在出口处,家就在眼前却不能回,心中的确有点酸涩,但是,多检查一辆车,家人们潜在的风险就减弱一分;多检测一次体温,群众就能多一份安全

    在这个雨雪交加的寒夜里,

    这,是最美的笑容;

    这,是最美的背影;

    这,是最美的回眸;

    谢谢你们风雪中的守夜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