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天气特别好,爸爸妈妈正在家里整理房间,一些不用的旧东西被他们放的到处都是,我好奇地拿起桌边的一本本子,还没等我翻开,一张花花绿绿的纸片飘了下来。
“这是什么呀,是不是钱呢?”我怀着好奇心,捡起了那张“纸片”,只见那张“纸片”红红的,上面印着些图案,还写着20的数字,但与钞票不一样的是:它比钞票小一点,上面写着“苏州市购粮券”几个字,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钞票”。于是我拿着“纸片”跑去问爸爸,爸爸正低着头在找东西,往我手里看了一眼,匆匆说了一句:“这是粮票,不是钱,不能用来买东西。小时候,我还拿粮票换过鸡蛋呢!”说完就又低下头去整理东西,我再问他,他就对我指指爷爷的方向,叫我去问爷爷。
在爸爸妈妈那里我没问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而还把自己弄糊涂了:这“纸片”不是钱,叫粮票,不能买东西,却能换鸡蛋?我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拉住了爷爷,爷爷被我缠的没办法,只好放下手里的事情,给我讲起了这张“新粮票”的来历。
据爷爷讲,我手里的这张纸片叫粮票,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物资匮乏,生活资源短缺。如果不按计划办事,会让一部分人吃不上饭。我们国家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有限的资源一旦平均到每一个人就显得少了。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基本生活,国家就发了很多票证来分配各种物资,借以平衡全社会的各种需求,让大家都有相对公平的所得份额,粮票就是专门分配粮食的一种票据,凭着它你才有资格去购买粮食,甚至去饭店里吃饭都需要粮票。有些乡下的农民家里人多,米不够吃,就偷偷地拿着家里养的鸡下的鸡蛋来城里找人换粮票。到了后来,国家的粮食多了,国家就慢慢取消了凭票证供应粮食的制度,粮票也就取消了。现在这张粮票就是那时候剩下来的,虽然保存完好,看上去很新,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旧东西”了。
听了爷爷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么一张小小的粮票身上,还承载着这样一段历史呢!我望着这张粮票,不禁庆幸到,还好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了,不然,我们可能还要继续用着这些粮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