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阳光明亮。
外公正坐在阳台的凳子上补鞋。他戴着老花镜,眼睛眯缝着,左手拿着皮鞋,右手捏着胶水,小心翼翼地把胶水挤进鞋底的开裂处。我望着那只“张着大嘴”的鞋,很是纳闷:“外公,这鞋都烂成这个模样了,为什么不买双新的,干嘛还花这么多精力去补它?”外公用力地压住鞋的裂口,笑了笑说:“修修补补,还是很好穿的呀,丢了太浪费了。”我噘了噘嘴:“你呀,就是太小气!”看着我不解的样子,外公轻轻地把鞋放下,擦了擦手,拍拍旁边的椅子,“来,我跟你讲讲我小时候的事。”我满是好奇,坐了下来。外公小时候,冬天穿的鞋是双很特别的芦花鞋,它是用细麻绳、芦苇花和稻草像编麻花辫一样编织而成的。虽说是个鞋,但想想这些材料就知道粗糙的很,坐着不动还好,走起路来,脚却是要受罪的。可它却是外公一整个冬天唯一的一双鞋。
那年外公八岁,上二年级。有几天学校放假在家,外公听到消息,说要他们和高年级的同学们一起步行到十来公里外的县城去领红袖章。那时正是寒冬腊月,路上布满了冰雪,北风呼呼地刮着,天色阴沉。出发没多久,竟然又下起了雨雪。那双芦花鞋很快变得又湿又重,没走多久,脚就磨出了血泡。外公只好把鞋脱下来,光着脚硬生生地踩在冰天雪地里。就这样走啊走,熬过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城里。可到了县城,那么大的陌生之地根本不知道具体去哪里领,一帮孩子们毫无头绪。回家的路更是艰难。雨雪越来越大,外公赤着脚,饥寒交迫地走着,那磨破出血的脚踏在冰雪之中,冻得早已没有了痛感。那一天外公很晚才到家,但怀里还抱着那双湿透了的芦花鞋。
“现在一想起来那个滋味,”外公摇摇头,“哎.......”
他拿起阳台上的另外一只鞋,用刷子轻轻刷去鞋裂缝处的泥灰:“你妈妈小时候啊,芦花鞋就已经消失了。她穿的是家里做的布鞋。你现在更好了,轻便暖和的运动鞋穿都穿不完。是哦,生活越来越好了,不过我呐,有双舒适的鞋穿就满足啦!”外公爽朗地笑了起来。望着窗台上我那一双双崭新的运动鞋,我陷入了沉思。从这一双双鞋子的变化中,我看出了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人们生活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那一瞬间,我好像有些懂了外公。伴着他走过了多少岁月的芦花鞋没了,可节俭、知足、珍惜的美德早已刻在了他灵魂深处。改革开放四十年,正是有着这样的美德,中国人民才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华民族才会屹立于世界之巅。而这种美德也是身处于现代化城市中的我们必须拥有的。
抬头望去,外公依旧在缝补他那双破旧的鞋,而窗外,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