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确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我区语文学科的具体情况,特制订我区语文教师教学“七认真”实施细则如下:
一、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在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使备课规范化、科学化。
1.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要确立“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备课意识。每学期初,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尤其是研读课程总目标和年段目标,明确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目标,明确各年段的目标和每学期教学总目标,进而确立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准确深入钻研教材 。 教师要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每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思考并明确每单元、每篇课文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在揣摩并明确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钻研教材,对文本的整体内容与情感,文本结构、语言风格、表达特色等作准确深入独到的研读,还要善于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机会。
3. 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教师应始终立足为学生发展服务,要在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等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既关注全体学生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顾及个别学生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4. 认真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根据各年级每学期的教学总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每位教师必须人手一份。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周次、教材分析、分单元教学总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进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周次、教学内容、每篇课文授课课时、单元测试时间等。
5.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要以每篇课文为备课单位分教时备课(包括复习课),每篇课文要写明课题,备课时分别写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分配、课前准备,每课时均要写明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每篇课文均应有相应的板书设计和教学后记等内容。具体应备好以下主要环节:
⑴教学目标。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考虑教学目标,注重三维融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⑵教学重点与难点。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使教学设计更合乎学生发展的需要。
⑶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处理、采用的教学手段、板书的编排、作业的选择和布置等作出周密、科学的考虑与设计。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学设计中对课堂可能生成的状况、学生可能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等进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测,预设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不同的应对方案。
6 .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提倡个性化反思。 教师要结合教案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体会特别深刻的地方,应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旁注栏、教案后,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青年教师要求每课一记,中老年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记写。
7 .明确各项备课要求。
(1)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备好口语交际课教案,中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根据每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认真备好作前指导与作后讲评的教案,提倡写“下水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和写作能力。
(2)要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的计划,并分教时写好复习课的教案。
(3)备课以个人钻研为主、集体备课为辅,加强教研组研讨,定期研究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检查总结前一阶段教学情况,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协调教学进度和评估测试要求,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杜绝照抄照搬教学参考资料、他人教案或本人旧教案。教师应超前三课时备课,按课时写成预案,教龄在五年内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师对所教课文要烂熟于心,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先要自己背诵。
(4)备课本书写要规范,应每学期更换。
二、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充分运用40分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要从学情出发,明确、恰当 , 教学结构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紧凑,各环节内容分配合理,能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努力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正确。 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教学内容的讲授要注意科学性和严密性。
3 .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克服死板、僵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努力寻求并采用灵活多样、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师生关系融洽,有多向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
4 .教学调控有效。 教师既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又要根据课堂生成情况灵活、机智、恰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组织、点拨、指导的作用,从而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5 、教学基本功扎实。 教师要规范有序地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简练生动;教态亲切自然,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与互动。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并充分发挥其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与优化作用。板书正确工整,清晰凝练,布局合理。
6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 教师要严格执行课表,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的时间。重视教学卫生,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和学习习惯。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按照课程的要求,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并及时批改。
1 .精心设计布置作业。
⑴作业设计。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布置作业,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无效训练,形式力求多样,要努力探索新的类型,如尝试性(预习性)、项目性(研究性学习)、自选性、发展性、设计性、实践性作业等。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强、整合性强、有层次、有情趣等特点。在作业设计及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方面,希望我区语文教师能加强思考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效率。
⑵作业布置。作业量要适当,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负担。课堂作业必须当堂完成。凡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了解各类习题的安排意图、要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有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⑶作业规范。要规范作业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并养成自我检查和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我区作业本书写的一般要求是:封面要填写校名、班级、学生姓名、簿本编号;学生平时练习一般用铅笔书写,四年级开始作文用钢笔书写,五年级开始鼓励用钢笔书写作业。同一本子用同一色笔书写;学生作文第一页应写上目录(包括次数、题目、成绩),每次作文空四格写题目,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占一格( 省略号、破折号、引号占两格 );如前次作文后,不足半页的,新作文应换页从第一行写起。作文成绩写在题目右边,批改日期写在总批的右下角。
2 .及时认真批改作业。
⑴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批改符号要统一( 见附件 ) 。各类作业批改一律用红笔,改写工整、字迹规范,错题教师要注明订正,不得在原地订正,批改后在原错处划上圈。对于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及时进行集体订正或个别指导;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及时表扬鼓励。
⑵作文批改。作文批改要规范细致,有总批和眉批,本着面向全体的原则,面批按一定比例交替进行,批语力求有针对性、指导性、激励性,字迹要工整。作文要求在一周内批改结束。学校可开展作文批改的研究,探索教师批改与学生自主批改、学生间互动批改有机结合的实效性。小作文的批改以疏通文字为主,提倡适当写些批语。
四、认真辅导
辅导是教学过程的延伸,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又是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的主要渠道。辅导的目的主要是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业成绩。
1 .针对差异性,分类辅导。
教师要从双基、能力、学风、方法等四个方面去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状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及时进行思想疏导和知识辅导。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重点辅导。首先要加强思想疏导,端正其学习态度,可放低要求,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增强其学习信心;其次是耐心辅导,帮助其提升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鼓励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勤练笔,积极参加各类诵读、阅读、作文竞赛,积极投稿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充分发挥其学习特长与优势,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2 .多种形式辅导。
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辅导。可利用自习课、早读课及课余时间辅导,解答问题,指导自学。双休日、节假日,一律不集体补课。
3 .做好辅导记录。
课外辅导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记载。辅导要突出重点。
五、认真组织考核
考试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注重发挥评价功能,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我区规定:每学期只举行期终考试,不进行期中考试,但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能力测试。语文学科根据教材内容和年级特点每两单元测试一次,每学期进行 1- 2项语文能力考查(如:朗读、背诵、口语交际、阅读理解等)。
2 、认真科学命题,努力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命题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符合学生实际,着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积累和在生活情境中灵活、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命题内容:
★要着眼于《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同时紧扣各学段(年级)阶段目标,充分考虑知识和水平层次的合理安排,有一定的梯度,体现命题的发展性原则。
★要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学习目标的要求。能注重基础性、综合性、生活化和人文性,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思维发展、情操陶冶以及个性张扬、语言表达,体现命题的有效性原则。
★符合学科规范,没有知识性错误。
⑵命题类型:
★提倡题型新颖、活泼、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要注意主观型试题与客观型试题相结合,能适当增加主观型试题,设计若干开放型试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命题的激励性原则。
★命题语言规范、严谨、清晰、明了。
⑶命题结构:
★试卷结构要简约、贯通,重点突出,拼音、字、词、句、段篇的呈现要注意线型与板块相结合,体现学习的认知规律。
★试卷题量适宜,难易比例适度,分值合理。
4 、批阅标准要客观、统一,但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要及时做好成绩统计,成绩评定一律采用“等级制”,要防止出现“明等暗分”的现象。
5 、考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分析讲评,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弥补学生在双基和智能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量分析,找出各自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
六、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是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1 .有效开展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要做到五落实:计划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措施落实、时间落实。
2 .活动形式多样。
成立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语文兴趣活动,更多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融合,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确保活动质量。
3 .做好活动记录。
课外活动要按计划认真组织。保证活动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包括辅导内容、方法、效果等,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
七、认真指导学生开展自学
1、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学;
2、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3、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自学形式(个人自学和合作自学);
4、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